一、現場緊急處理
中毒事件的處理要嚴格按職責分工進行。
事件發生后,首先要根據事件發生的初步情況,對事件可能對健康帶來的影響危害進行快速評估,這些評估應該包括現場毒物種類(化學物本身和其新生成物)、各種物質的量以及其可能的毒性作用和可能帶來的物理(爆炸、倒塌)傷害。
同時要掌握可以調動的各類救援力量,包括專家、隊伍、物資和技術等。
根據快速評價得出的初步信息,迅速落實具體控制方案。
在政府的統一協調下,迅速調集中毒處理相關部門,根據職能,落實具體任務。
衛生系統在救援中的任務是現場對人員的緊急搶救,中毒患者的救治及事件衛生學評價。
每個參加救援的人員都要嚴格按照統一的部署,在規定的區域內開展工作。
根據危險程度,要圍繞事故現場劃分危險區域。
熱區(HOT ZONE,紅區)是緊鄰事故污染現場的地域,一般用紅線將其與其外的區域分隔開來,在此區域救援人員必須裝備防護裝置以避免被污染或受到物理損害;
溫區(WARM ZONE,黃區)圍繞熱區以外的區域,在此區域的人員要穿戴適當的防護裝置避免二次污染的危害,一般以黃色線將其與其外的區域分隔開來,此線也稱為洗消線,所有出此區域的人必須在此線上進行洗消處理;
冷區(COLD ZONE, 綠區)洗消線外,患者的搶救治療、支持指揮機構設在此區。
事故處理中也要控制進入事故現場的人員,公眾、新聞記者、觀光者和當地居民可能試圖進入現場,對他們本人和其他人帶來危險。所以,首先要建立的分離線是冷線(綠線),控制進入人員。位于熱區的傷亡人員一般要由消防人員搶救出,并通過特定的通道將其轉移出熱線(紅線),交給位于溫區的救護人員,救護人員要避免被污染;被污染的傷亡人員要在被洗消后轉移出溫區,“Z”好能夠建立洗消區,洗消區分成兩種,一種處理傷亡人員,另一種處理穿戴防護服的救援人員。
在傷員運轉到醫療機構前,要將傷員檢傷分類(triaged),以便使傷員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一般將傷員分為:
?、傩杈o急處理的危重患者,即出現可能影響生命的損害或指征,如窒息、嚴重出血,昏迷,呼吸超過30次/分,血壓低于80/50 mmHg等(紅色)。
?、诳裳悠谔幚?,即不嚴重的傷害或中毒,可隨后處理或轉運(黃色)。
?、蹮o需處理,即未中毒、無傷害或輕微中毒或傷害,不需要處理和轉運,有時需要觀察(綠色)。
?、芩劳?瀕死,即無呼吸,無脈搏(黑色),雙側瞳孔散大。
處置原則:以提高搶救成功率為主,按檢傷標志分級處理。①紅色—立即就地搶救;②黃色—簡單處置后轉送中心治療;③綠色—需入院的轉送中心,進行醫學觀察;其他人員視情況指定時間、地點醫學觀察;④黑色—待紅色標志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立即搶救。
二、現場急救
化學中毒事件發生后,可有大批人員受到毒物的危害,其中部分患者病情較重,故現場及時有效的急救,對挽救患者生命,防止并發癥及后遺癥十分重要。
1.迅速脫離現場 化學事故/中毒事件發生后,應迅速將污染區域內的所有人員轉移至毒害源上風向的安全區域,以免毒物的進一步侵入。醫務人員要根據患者病情迅速將病員進行分類,作出相應的標志,以保證醫護人員對危重傷員的救治;同時要加強對一般傷員的觀察,定期給予必要的檢查和處理,以免貽誤救治時機。醫務人員在進行現場救治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佩戴適當的個體防護裝置。在現場要嚴格按照區域劃分進行工作,不要到污染區域。
2.防止毒物繼續吸收 當皮膚被酸或堿性化學物灼傷或被易通過皮膚吸收的化學品污染后,應立即脫去污染的衣服(包括貼身內衣)、鞋襪、手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同時要注意清洗污染的毛發。忌用熱水沖洗。對化學物濺入眼中者,及時充分的沖洗是減少組織損害的最主要措施,對沒有潔凈水源的地方,也可用自來水沖洗。沖洗時間不少于10-15分鐘;吸入中毒患者,應立即送到空氣新鮮處,安靜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給予吸氧??诜卸菊邞M早進行催吐,除用手法刺激咽后壁外,也可口服吐根堿糖漿催吐。
3.心肺腦復蘇 患者從毒物現場救出后,如有心臟、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
4.意識喪失者的處理 意識喪失的患者,要注意瞳孔、呼吸、脈搏及血壓的變化,及時除去口腔異物,有抽搐發作時,要及時使用安定或苯巴比妥類止痙劑。
5.效果好解毒藥物的應用 對某些有效果好解毒藥物的中毒,解毒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如氰化物中毒后,應立即吸入亞硝酸異戊酯,同時靜脈緩注3%的亞硝酸鈉10-15ml;或用4-DMAP2ml肌肉注射,隨后用50%硫代硫酸鈉20ml緩慢靜脈注射。苯胺中毒要及早應用1%亞甲蘭,按1~2mg/kg體重,稀釋后緩慢靜脈注射。有機磷酸酯類中毒要及時應用阿托品和肟類解毒劑。
6.現場救援中,醫務人員要盡快查清毒源,明確診斷,以利針對性處理。在病因一時不明的情況下,應根據臨床表現,邊搶救邊對事件的原因進行查找,以免延誤救治時機。治療的要點是維持心腦肺功能,保護重要臟器,以及對癥支持治療。經現場初步搶救后,在醫護人員的密切監護下,將患者轉移到附近醫院進行進一步的處理。
三、樣本采集與分析
?。ㄒ唬┎蓸釉瓌t
化學恐怖發生后,可供采集的樣品有現場樣品(環境、食品、化學品及其它用品等)及患者的生物材料(血、尿、胃內容物、組織)。采樣時機可以選在事發現場救助時、醫院搶救和治療時、甚至在病人恢復時,某些中毒甚至可在事件發生后數十天仍有可能采集到有價值的樣品?,F場遺留的食物、化學品、盛裝的容器是首先應采集的樣品,此外還應考慮采集空氣、水和土壤樣品。
患者的生物材料測定結果可直接指示中毒原因和中毒程度,是事件應對中必采的樣品。胃內容物是確定攝入中毒的“Z”好檢體,尿是分析非揮發性毒物的較好檢體;血液是最重要的毒物檢測樣品,尤其是在中毒發生后的72小時內,意義較大。它可用于分析揮發及非揮發性毒物,且是分析一氧化碳中毒的“W”壹檢體。肝、腎是分析急性金屬中毒的較好檢材,頭發則反映了金屬類毒物的較長期接觸。采樣時要結合毒物性質,中毒發生的時間,毒物在體內的代謝、分布情況等來確定采樣方案。如氟乙酰胺中毒數天后,最有可能檢出的是尿中氟乙酸,而毒鼠強中毒后幾個月的血樣仍有檢測價值,在無法確定很好采樣方案的情形下,總的原則是留取中毒患者的血和尿、嘔吐物、洗胃液、透析液、死者的血和尿、胃內容物以及肝腎腦組織。
一般中毒檢測多是未知物分析,所以對毒物的種類難以肯定,故應采集與中毒可能有關的所有樣品,此外,還應注意采樣要有代表性,采樣容器和采樣工具的材質不能干擾測定;采樣操作要防止污染;采集足夠的樣品量;樣品運輸和保存中要確保不發生降解和變質。對那些可能有環境和生物本底的毒物,要采集對照樣品。樣品要盡快送檢。采樣容器以清潔的玻璃器皿為佳, 還可用無顏色的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容器,切勿使用金屬或陶土器皿,一般情況下,盡量不加防腐劑或抗凝劑。樣品應密封,并貼上載明樣品名稱、來源、數量、采樣時間與地點、采樣人、對樣品的處理等信息的標簽。
?。ǘ└黝悩悠返牟杉椒?/span>
1.環境樣品的采集
采集1000毫升水,如有沉淀物,應分別采集水和沉淀物。在毒物濃度高時可用采氣袋或玻璃注射器采集100-200毫升氣體,濃度低時應使用吸附劑或吸收液采集10-50升氣體??梢赏寥?00克。
2.食品和化學品的采集
固體樣品要在不同的部位分別取樣,液體樣品應搖勻后取樣,或分別取上清液和沉淀物。食品或化學品采樣500克(ml)。
3.生物樣品的采集
患者的血、尿、胃內容物為必采樣品,此外還可以考慮采集頭發和指甲。死者的胃及胃內容物、血液、尿、肝、腎為必采樣品,還可以考慮采集腸及腸內容物、肺、腦、脂肪、膽汁、骨骼、頭發和指甲。血樣可分離出血漿或血清,對于元素毒物的分析,也可采集全血。有環境和生物本底的毒物,應采集正常人的血、尿、頭發作為對照樣品。血,10毫升;尿,100毫升;組織,500克;頭發和指甲,1-2克。如樣品中加了防腐劑或抗凝劑,應提供這些試劑作為對照。
4.樣品的保存和運輸
采得的樣品應低溫保存,以減緩樣品的降解和變質,并應盡快分析測定。樣品一般在2℃下可保存2周,在-20℃下可保存2月,玻璃器皿在冷凍或化凍時可能會凍裂,應放在塑料袋或燒杯內。樣品運輸前應在低溫下冷凍數小時,然后移入保溫瓶或保溫箱,并放入冰塊或干冰。
5.采樣者的自身防護
采樣人員應注意自身防護。除必備的乳膠手套,口罩和適用的采樣工具外,在有氣體毒物或不明原因危害的情形下,應考慮配置防化學和生物危害的服裝和器具。
?。ㄈ┈F場快速分析方法
1.快速分析方法
有一系列的現場快速的檢測方法、商品化的檢測盒及檢測儀可供使用。如有毒氣體的檢氣管測定套件,用于有機磷類毒物中毒的便攜式膽堿酯酶測定儀,應用傳感器探頭進行監測的毒物檢測儀,便攜式氣相色譜儀和分光光度計,化學分析和免疫化學分析試劑盒,這些產品具有快速,簡便,適于現場使用的特點。但大多數為國外產品,價格較高,有條件的部門可考慮配置。傳統的化學分析法(顏色改變、沉淀、結晶)和經典色譜法(柱色譜、薄層色譜和紙色譜)具有快速、簡便、廉價的特點。在普通的醫院化驗室和化學實驗室即可進行,可用于對就近的現場樣品進行快速分析,確定可疑化學物或某一類化學物的存在與否,為中毒的應急處理和病患救治提供依據。這些快速,簡便的檢測方法或儀器大多存在靈敏度低或特異性差的缺點,常常會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結果,因此,要獲得更加可靠、準確的結果,必須使用現代的儀器分析手段。
2.儀器分析方法
現代儀器分析方法的應用使毒物分析進入了一個高分離度、高特異性和高靈敏度時代,已成為毒物分析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應用最多的是光譜分析法和利用物理化學分離原理的色譜法。
光譜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熒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發射分光光度法及原子熒光分光光度法。前兩者可用于有機及無機毒物的檢測,有一定的特異性和適中的準確度,靈敏度較高,使用簡便、快速。后面的三種儀器是金屬及類金屬毒物分析的最可靠手段。其靈敏度、特異性和準確性俱佳。
色譜法是利用試樣中各組份在色譜柱中移動速率的不同進行分離,并應用各種檢測器對分離后的組份進行檢測。特異性較好,靈敏度和準確度較高。常用的有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薄層色譜掃描法。氣相色譜法適用于氣體、揮發及半揮發性毒物的分析,尤其是高效毛細管氣相色譜柱的應用,使得毒物鑒定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后兩者則可用于以藥物為代表的難揮發及熱不穩定毒物的檢測。
色譜/質譜聯用法可實現高靈敏度、高可靠性的毒物檢定。并可對未知毒物進行快速篩選檢測。常見的有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前者用于氣體、揮發及半揮發性毒物的分析,后者用于難揮發及熱不穩定毒物的檢測。
3.分析方法的選用及分析結果的運用
分析方法的選用要考慮待測物(原形、代謝物)、分析要求(定性、定量)、樣品類型、實驗室條件,分析目的。還要考慮時效性、準確性、經濟性要求。一些毒物有定性結果即可說明問題,而對于那些有環境或內源性本底的毒物,或需評價處理和治療效果,以及進行臨床治療監測,則必須進行定量分析。
四、個體防護技術
個人防護裝備(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是指為了保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現場工作人員免受化學(chemical)、生物(Biological)與放射性(radioactive & nuclear)污染危害而設計的裝備,包括防護服、防護眼面護具、防護手套和呼吸用品等,以預防現場環境中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賀氏安全網收集整理
(一)個人防護裝備的分級原則
賀氏安全網收集整
A級防護:可對周圍環境中的氣體與液體提供最完善保護。
防護對象:防護高蒸氣壓、可經皮膚吸收,或致癌和高毒性化學物;可能發生高濃度液體潑濺、接觸、浸潤和蒸氣暴露;接觸未知化學物(純品或混合物);有害物濃度達到IDLH濃度,缺氧。
防護裝備:
全面罩正壓空氣呼吸器(SCBA):根據容量、使用者的肺活量、活動情況等確定氣瓶使用時間;
全封閉氣密化學防護服:為氣密系統,防各類化學液體、氣體滲透;
防護手套:抗化學防護手套,防化學液體滲透;
防護靴:防化學防護靴,防化學液體滲透;
安全帽選配
B級防護:在有毒氣體(或蒸汽),是針對致病物質對皮膚危害不嚴重的環境。
防護對象:為已知的氣態毒性化學物質,能皮膚吸收或呼吸道危害,達到IDLH濃度,缺氧;
裝備:
全面罩正壓空氣呼吸器(SCBA):確定防護時間;
全封閉(頭罩式)化學防護服:非氣密性,防化學液體滲透;
防護手套:抗化學防護手套,防化學液體滲透;
防護靴:防化學防護靴,防化學液體滲透;
安全帽
C級防護:適用于低濃度污染環境或現場支持作業區域
防護對象:非皮膚吸收有毒物,毒物種類和濃度已知,濃度低于IDLH濃度,不缺氧;
裝備:
空氣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正壓或負壓系統,選擇性空氣過濾,適合特定的防護對象和危害等級;
化學防護服:隔離顆粒物、少量液體噴濺;
防護手套:抗化學防護手套,防化學液體滲透;
防護靴:防化學防護靴,防化學液體滲透;
安全帽
D級防護:
防護對象:適用于現場冷區或冷區外的人員
裝備:
衣褲相連的工作服或其他普通工作服、靴子及手套;
對生命及健康有即時危險的崗位(即在三十分鐘內即發生的不可修復和不可逆轉危害的地方)及到化學事故中心地帶參加救援的消防隊員(或其他到此區域的人員)均需達到A級(窒息性或刺激性毒物等)或B級(不揮發的有毒固體或液體)防護要求,對不明毒源的事件現場救援者均要達到A級要求。
(二)個人防護裝備
賀氏安全網收集整
防護服、防護眼面罩及防護手套、靴子等
1.防護服
防護服由上衣、褲子、帽子等組成,設計成適宜的尺寸和形狀,設計尺寸和形狀以及組合方式以有效的阻斷有害物侵入為準,可以是連身式結構,也可是分體式結構。防護服的結構應合理,便于穿脫,結合部位嚴密。
化學物泄漏和中毒現場處置中,防護服的功用是為現場工作人員接觸到現場有害化學物和空氣中存在的有害氣體、塵埃、煙、霧等提供阻隔防護作用。
根據毒源類型和環境狀況,化學事故現場會分成熱區、溫區和冷區,在每個區域內所需要的防護是不同的,一個區域內使用的防護服不能夠到其他區域使用。
防護服的選用要依據泄漏物的種類、存在的方式、環境條件及濃度等綜合考慮。對具有腐蝕性氣態物質(蒸汽、粉塵、煙霧等)存在的現場,防護服要具有耐腐蝕性、高隔離效率、一定的防水性和衣褲連體,袖口、褲腳有較好的密合性等;對于非蒸發性的固態或液態化學物,僅需要穿具有一定隔離效率的防護服即可。
防護服的選用可參照生產廠家產品說明書中的各技術參數和應用范圍。
2.防護眼面罩
眼面防護用具都具有防高速粒子沖擊和撞擊的功能,并根據其它不同需要,分別具有防液體噴濺、防有害光(強的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激光等)、防塵等功效。針對具有刺激性和腐蝕性氣體、蒸汽的環境,建議應該選擇全面罩,因為眼罩并不能做到氣密,如果事故現場需要動用氣割等能夠產生有害光的設備,應配備相應功能的防護眼鏡或面屏。
全面型呼吸防護器對眼睛具有一定保護作用。
眼罩對放射性塵埃及空氣傳播病原體也有一定的隔絕作用。
3.防護手套
防護手套的種類繁多,除抗化學物類外,還有防切割、電絕緣、防水、防寒、防熱輻射、耐火阻燃等功能,需要說明的是,一般的防酸堿手套與抗化學物的防護手套并非等同,由于許多化學物相對手套材質具有不同的滲透能力,所以需要時應選擇具有防各類化學物滲透的防護手套。
依據防護手套的特性,參考可能的接觸機會,選用適當的手套,應考慮化學品的存在狀態(氣態、液體)濃度以確定該手套能抵御該濃度。如由天然橡膠制造的手套可應付一般低濃度的無機酸但不能抵御濃硝酸及濃硫酸。橡膠手套對病原微生物、放射性塵埃有良好的阻斷作用。
4.防護鞋靴
和防護手套類似,防護鞋靴的防護功能也多種多樣,包括防砸、防穿刺、防水、抗化學物、絕緣、抗靜電、抗高溫、防寒、防滑等等。
防護鞋靴要對酸堿和腐蝕性物質有一定的抵御性,表面不應有能夠積存塵埃的皺褶,以免積存塵埃。
1. 呼吸防護器的分類
呼吸防護用品分為過濾式(空氣凈化式)和隔絕式(供氣式)兩種類型。
1)過濾式呼吸器
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把吸入的環境空氣,通過凈化部件的吸附、吸收、催化或過濾等作用,除去其中有害物質后作為氣源,供使用者呼吸用,分為自吸過濾式和送風過濾式兩類。
自吸過濾式防護用品(Non-powered air purifying respirator)靠佩戴者呼吸克服部件阻力,主要由頭帶、過濾元件和密合型面罩和三部分構成。
按面罩分類:
半面罩:能罩住口、鼻,或口、鼻和下頜的密合型面罩;
全面罩:能罩住眼、鼻和口,與頭面部緊密密合的密合型面罩,目鏡本身分兩類:大眼窗式目鏡和雙眼窗式目鏡
按過濾元件是否可更換:
隨棄式:如果過濾元件與面罩之間不可拆卸,過濾元件及其它部件失效后需整體廢棄,稱為隨棄式,只適用于半面罩。
可更換式:使用可更換的過濾元件,此外,呼吸氣閥、頭帶等其它部件也允許更換。
按防護對象分類:防顆粒物(或稱防塵)、防有毒氣體或蒸氣、顆粒物與毒氣或蒸氣綜合防護。
按照動力源分類:機械動力送風和電動送風
按照頭面部送氣導入裝置的種類分:
密合型面罩:包括半面罩和全面罩;
開放型面罩:只罩住使用者的眼、鼻和口,與臉形成部分密合,也稱松配合面罩或頭罩
送風頭罩:能完全罩住頭、眼、鼻和口直至頸部,也可罩住部分肩部或與防護服聯用。
按防護對象分類:與自吸過濾式類似
按面罩內壓力模式分:正壓式和負壓式
2)隔絕式呼吸防護用品將使用者呼吸器官與有害空氣環境隔絕,靠本身攜帶的氣源(攜氣式或稱自給式,SCBA)或導氣管(長管供氣式),引入作業環境以外的潔凈空氣供呼吸。以下是這類呼吸器的主要分類方法:
按照面罩內壓力模式分:正壓式和負壓式
按照供氣氣流分:連續供氣式(只適用于長管供氣式系統)、壓力需求式;
由于應急響應作業中A和B級呼吸防護都選擇正壓全面罩空氣呼吸器,也就是SCBA,一般不會選擇長管供氣式。我國目前SCBA產品一般執行消防行業的空氣呼吸器標準,目前在搶險作業中也有不少選擇歐美進口產品。
逃生型呼吸防護用品:只用于在緊急情況下從有害環境逃生的呼吸防護用品??煞譃檫^濾式和供氣式。
2. 呼吸防護器的使用范圍
(1)過濾式
按過濾元件的作用方式分為過濾式防塵呼吸器和過濾式防毒呼吸器。前者主要用于隔斷各種直徑的粒子,通常稱為防塵口罩和防塵面具;后者用以防止有毒氣體、蒸氣、煙霧等經呼吸道吸入產生危害,通常稱為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瘜W過濾元件一般分濾毒罐和濾盒兩類,濾毒罐的容量并不一定比濾毒盒大,這主要是執行產品的標準不同決定的?;瘜W過濾元件一般分單純過濾某些有機蒸氣類、防酸性氣體類(如二氧化硫、氯氣、氯化氫、硫化氫、二氧化氮、氟化氫等)、防堿性氣體類(如氨氣)、防特殊化學氣體或蒸氣類(如甲醛、汞),或各類型氣體的綜合防護。有些濾毒元件同時配備了顆粒物過濾,有些允許另外安裝顆粒物過濾元件。所有顆粒物過濾元件都必須位于防毒元件的進氣方向。分為自吸式和送風式兩類,目前使用的主要是自吸式防毒呼吸器。
過濾式呼吸器只能在不缺氧的環境(即環境空氣中氧的含量不低于18%)和低濃度毒污染環境使用,一般不用于罐、槽等密閉狹小容器中作業人員的防護。
過濾式呼吸防護器又分為全面型和半面型,在正確的使用條件下,二者分別能將環境中有害物質濃度降低到1/10和1/50以下。
過濾式中還有動力送風空氣過濾式呼吸器,能將環境有害物濃度降低到1/1000以下。
a. 普通脫脂棉紗布口罩:普通脫脂棉紗布口罩用的紗布層數不少于12層,用于縫制口罩的面紗經紗每厘米不少于9根,緯紗每厘米不少于9根。普通脫脂棉紗布口罩無過濾效率、密合性等參數要求,不具備阻斷顆粒性有害物和吸附有毒物質的功能,所以不能用于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防護。
b. 活性炭口罩:活性炭口罩是在紗布口罩的基礎上加入了活性炭層。此類口罩不能增加阻斷有害顆粒的效率,活性炭的濃度不足以吸附有毒物質。所以同樣不能用于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防護?;钚蕴靠谡钟幸欢ǖ臏p輕異味的作用(如處理腐爛物質),同樣不能用于有害氣體超標的環境。
c. 醫用防護口罩:國為控制SARS感染的嚴重狀況制定了一個標準,符合此標準的口罩能夠濾過空氣中的微粒,如飛沫、血液、體液、分泌物、粉塵等物質,其濾過功效相當于NIOSH/N95或EN149/FFP2,能夠有效的隔斷傳染性病原體和放射性塵埃。同時,也有足夠的防塵功效。
在國際上口罩一般是用無紡布制成,主要用來防塵,防塵口罩主要是用來防止顆粒直徑小于5μ的呼吸性粉塵經呼吸道吸入產生危害,主要用于濃度較低的作業場所。
(2)供氣式
供氣式呼吸器能使戴用者的呼吸器官與污染環境隔離,由呼吸器自身供氣(空氣或氧氣),或從清潔環境中引入空氣維持人體的正常呼吸??稍谌毖?、塵毒嚴重污染、情況不明的有生命危險的作業場所使用,一般不受環境條件限制。按供氣形式分為供氣式和攜氣式兩類。攜氣式呼吸器自備氣源,屬攜帶型,根據氣源的不同又分為氧氣呼吸器、空氣呼吸器和化學氧呼吸器;供氣式只適用于定崗作業和流動范圍小的作業。
(3)有毒氣體環境
揮發性化學液體泄漏,或化學氣體釋放環境必須選擇適合的化學過濾元件?;瘜W過濾元件一般分濾毒罐和濾盒兩類,主要不同在于重量或體積,濾毒罐的容量并不一定比濾毒盒大,這主要是執行產品的標準不同決定的?;瘜W過濾元件一般分單純過濾某些有機蒸氣類、防酸性氣體類(如二氧化硫、氯氣、氯化氫、硫化氫、二氧化氮、氟化氫等)、防堿性氣體類(如氨氣)、防特殊化學氣體或蒸氣類(如甲醛、汞),或各類型氣體的綜合防護。有些濾毒元件同時配備了顆粒物過濾,有些允許另外安裝顆粒物過濾元件。所有顆粒物過濾元件都必須位于防毒元件的進氣方向。
呼吸防護裝置的適用性
賀氏安全網收集整
呼吸防護用品的使用環境分兩類,第一類是所謂的IDLH(Immediately Dangerous to Life and Health)環境,IDLH環境會導致人立即死亡,或喪失逃生能力,或導致有點久健康傷害。第二類是非IDLH環境。IDLH環境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a) 空氣污染物種類和濃度未知的環境;
b) 缺氧或缺氧危險環境;
c) 有害物濃度達到IDLH濃度的環境。
有害物的IDLH濃度并非職業接觸限值,而是GB/T 18664附錄B中提供的317物質的IDLH濃度,使用時必須參考標準。
對應于所有應急響應的現場使用,GB/T 18664規定,IDLH環境應使用正壓全面型SCBA。
C級防護所對應的危害類別為非IDLH環境,允許使用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選擇過濾式防護用品時必須確知有害物種類和濃度,有害物濃度不得達到IDLH濃度,而且不能缺氧。各類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的防護等級也各不相同,GB/T 18664對各類呼吸器規定了指定防護因數(APF,assigned protection factor):
半面罩:APF=10
全面罩:APF=100
負壓式PAPR半面罩:APF=10
負壓式PAPR全面罩:APF=100
正壓式PAPR全面罩:1000
正壓式PAPR半面罩:APF=50
正壓式PAPR松配合面罩:APF=25(松配合面罩也稱開放型面罩,一般在下巴部位采取非密合的方式,便于氣體從臉側面和下巴處排出)。
正壓式PAPR配送風頭罩:APF=200至1000(送風頭罩在面部區域沒有排氣通道,靠頸箍或內胸襯,將排出氣體從頸部以下排出,具體送風頭罩的APF需要咨詢制造廠家)。
APF=10的概念是,在呼吸器功能正常、面罩與使用者臉部密合的情況下,預計能夠將面罩外有害物濃度降低的倍數。例如自吸過濾式全面罩一般適合于有害物濃度不超過100倍職業接觸限值的環境。安全選擇的原則是,選擇APF大于危害因數的呼吸器。危害因數用于評價現場有害物濃度水平,危害因數=現場有害物濃度/該有害物安全接觸限值濃度。危害因數>1說明存在呼吸危害,APF>危害因數說明使用者實際接觸的有害物濃度低于安全接觸限值,屬于安全水平。賀氏安全網收集整
對過濾式呼吸器,要根據現場有害物的種類、特性、濃度選擇面罩種類及適當的過濾元件。當有害物種類不詳或不具有警示性或警示性很差,以及沒有適合的過濾元件時,就不能選擇過濾式呼吸防護。賀氏安全網收集整
根據應急響應現場可能遇到的有害物CBRN,一般地,微生物、放射性和核爆物質(核塵埃)以及一般的粉塵、煙和霧等,應使用防顆粒物過濾元件,但需要在過濾效率等級方面和過濾元件類別方面加以區分,過濾效率選擇原則是,致癌性、放射性和高毒類顆粒物應選擇效率ZGD,微生物類至少要選擇效率在95%檔,類別選擇原則是:如果是油性顆粒物(如油霧、瀝青煙、一些高沸點有機毒劑釋放產生油性的顆粒等)應選擇防油的過濾元件,如果作為應急響應配備,P100級過濾元件具有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如果顆粒物還具有揮發性,還必須同時配備防護對應氣體的濾毒元件。
呼吸防護用品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提供潔凈呼吸空氣的能力,隔絕面罩內潔凈空氣和面罩外部污染空氣的能力,后者依靠防護面罩與使用者面部的密合。判斷密合的有效方法是適合性檢驗,GB/T 18664附錄E中介紹了多種適合性檢驗的方法。每種適合性檢驗都有適用性和局限性,一般定性的適合性檢驗只能適合半面罩,或防護有害物濃度不超過10倍接觸限值的環境,定量適合性檢驗適合適合各類面罩。由于不需要密合,開放型面罩或送風頭罩的使用不需要做適合性檢驗。
適合性檢驗不是檢驗呼吸防護面具的性能,而是檢驗面罩與每個具體使用者面部的密合性。一般在呼吸防護面罩的檢驗認證過程中,依據標準對面罩進行有關密合性的檢驗。在選擇面罩時,首先可以根據每款面罩提供的號型,根據臉形大小進行粗略選擇,然后再借助適合性檢驗確認能夠密合。
適合性檢驗中需要借助某些試劑(顆粒物或氣體),通過檢測或探測面罩內外部濃度,判斷面罩能夠將面罩外檢測試劑濃度降低的倍數。以定性適合性檢驗為例,借助噴霧裝置,將經過特殊配比諸如糖精(甜味)或苦味劑液體噴霧,在確認使用者能夠嘗到試劑味道的前提下,依靠使用者對檢驗噴霧的味覺,判斷面罩內是否能夠嘗到噴霧,如果嘗不到,一般可以判斷面罩是否密合。如使用者在適合性檢驗中能夠嘗到味道,說明兩種可能性,一是面罩型號不適合,二是面罩佩戴或調節方法不當。所以每次檢驗失敗都提供第二次機會,通過調節頭帶松緊、面罩位置、鼻夾松緊等再重復檢驗。如果仍然有味道,說明該使用者應選擇其它型號或品牌的防護面具了。定性適合性檢驗設備比較簡便,實施比較方便。對需要使用全面罩的情況,需要依靠定量適合性檢驗來判斷面罩的適合性,建議聯系面罩供貨商提供有關服務。根據GB/T 18664的要求,適合性檢驗應在開始使用一款呼吸防護面罩的時候做,以后每年進行一次。適合性檢驗應由提供呼吸防護用品的單位提供。賀氏安全網收集整
(四)個人防護裝備配備
賀氏安全網收集整
公共突發事件發生時,首先進入現場的搶救人員一般是警察或消防隊員。前者(警察)在我國沒有配備防化學個人防護裝備,所以他們的責任是將所觀察到的情況轉告給后者(消防隊員)。在火災的情況下,消防隊員常規使用的“切斷火源”或“隔絕火源”的裝置是為了防火及增加熱阻抗,在其它的有害氣體、液體泄漏中,或化學性火災中,還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泄漏量,堵塞泄漏口等,因此,消防機構除應裝備一定量的呼吸性防護,還應配備全身性的防護裝備,可供其在現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救援傷者,控制危險源的任務。
根據現今的形勢,公安、環保、衛生等相關部門也要配備一定量的個人防護裝備,以備需要現場調查采樣時使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編制中有防化部隊,這支部隊裝備了數量較多的個人防護裝備,其人員也都受過有關訓練。防護作用能維持的時間可因個人的適應情況、活動水平、毒物的濃度及暴露途徑而不同。
臨床急救人員多需要擁有C級個人防護裝備。對于治療已經脫離污染的受害人的急救人員,其受害人所攜帶的毒物量不足以對其造成威脅的情況下,也需達到C級防護標準。
各級醫院急診科或門診不僅接收在現場已經除去污染的病人,也接收自己來就診沒有經過去污染處理的病人。所以,醫院急診科要有專門的空間來對可疑帶有污染物的患者進行洗消,同時,也要配備少量B級防護服裝。
需要注意的是,C級防護所用的面具的過濾元件是需要定期更新的,超過時限的不能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每種過濾元件的防護時間不同,這和毒物的種類、濃度、使用者的活動情況等有關。對作為突發事件應急響應作業中使用的呼吸防護用品,為保證發揮最大防護性能,建議過濾元件一般作為一次性使用,可更換式面罩應在做到安全洗消后,允許重復使用。
作為應急響應預案,配備個人防護裝備只是其中一個部分,對防護裝備的管理,以及對需要使用防護裝備人員的培訓等,也是預案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個人防護裝備只有在正確使用和維護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防護作用。應該在防護裝備配備后,組織所有使用者接受產品使用培訓,在了解防護裝備選擇方法、防護功能和使用限制的前提下,做到正確和熟練使用。建議各配備個人防護裝備的機構,應建立起相應的管理機制,規范各個環節,包括選擇、購買、人員篩選、人員配備、使用培訓、維護、洗消、廢棄等,必要時,還應對需要進入危險現場的工作人員提供健康檢查,一方面確定其使用防護用品的能力(對于SCBA和某些空氣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對人的心肺功能和體能有要求),另一方面便于及時檢測其健康狀況,便于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賀氏安全網收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