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tx1tv"></pre>
            <ruby id="tx1tv"></ruby>

              公共突發事件應對核與輻射生物化學恐怖事件常識
              賀氏安全 / 2015-02-28

              恐怖問題已成為嚴重影響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非傳統安全問題,也是我國安全面臨的威脅之一。反恐斗爭已成為維護國家安全、保障人民利益、保障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之一。
              為了使廣大居民在面對可能發生恐怖威脅時懂得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規避危險,掌握自防自救及現場救治方法,“如何應對核與輻射、生物、化學恐怖事件”的普遍性知識,以及如何應對“生物恐怖”、“化學恐怖”、“核與輻射恐怖”的普及性專門知識等幾個方面的內容。提高公眾的反恐應急能力起積極的作用。
              恐怖事件有哪些類型?
                恐怖活動的方式主要包括襲擊、劫持、破壞等。襲擊如爆炸(對人員、建筑和車輛等目標的爆炸).暗殺.自殺性襲擊,生物、化學、核襲擊.信息襲擊,投毒和縱火等;劫持如劫持人質,劫持飛機,劫持車輛等;破壞如破壞交通樞紐等重要設施或系統。
              公眾如何判斷生物、化學、核與輻射恐怖?
                公眾平時應關注政府的有關宣傳,閱讀有關科普讀物,提高對爆炸、生物、化學、核與輻射恐怖的認識,了解恐怖行為的表現形式、特點、社會危害,提高警惕性,增強反恐怖意識。做好心理和應對技能方面的準備。在恐怖活動發生時,根據平時掌握的爆炸、生物、化學、核與輻射恐怖的特點,及時發現恐怖活動的征兆,識別可疑爆炸物和生物、化學、核與輻射等危險因素,發現可疑情況應及時預防、舉報和自防,盡可能將恐怖活動消滅在萌芽狀態,減少對公眾的傷害。
              應對生物、化學、核與輻射恐怖應做哪些準備?
                公眾應該關注國家有關反恐的政策和舉措,包括:
              一是確定反恐國家戰略,完善反恐立法,實現與國際反恐立法的接軌。
              二是完善國家反恐組織指揮體系,加強國際反恐合作。
              三是制定反恐的規劃和計劃。
              四是重視和發揮情報在反恐中的作用。
              五是加強反爆炸,生物,化學,核與輻射恐怖專用設備和材的儲備
              六是加強反恐怖科學研究。
              七是加強反爆炸,生物,化學,核與輻射恐怖專業力量建設。
              八是強化反爆炸、生物、化學、核與輻射恐怖專業力量建設
              九是深入研究城市爆炸、生物、化學、核與輻射設施防護問題,建立日常防范措旋。
              十是重視和強化軍隊的反恐職能。,
              出現爆炸、生物、化學、核與輻射恐怖時個人如何防護?
                一是呼吸道防護。立即佩戴防毒面具和其他簡易呼吸道防護器材.如特制的聚氯乙烯纖維輕便口罩、防塵口罩、防毒面具、防生化面具等。在緊急情況下,用醫用口罩、毛巾口罩及其他紡織品等捂住口鼻也有一定的防護效果。
              二是皮膚防護。穿戴制式防毒衣或布料防護服,應急響應人員則需要配備核生化防護服、CBRN防護服、NBC防化服。不具備上述服裝時可手扎緊“三口”(領口、袖口、褲口)。將上衣塞人褲腰或外扎腰帶,頸部以毛巾圍嚴及戴手套,也有一定的防護作用,如外穿雨衣效果更好。此外,還可戴防毒眼鏡或周邊密封的風鏡對眼結膜進行保護。
              三是可能時在現場專業救援人員(救援人員配備抗核抗核生化裝備)指導和協助下口服解毒藥物,注射解毒針,而后自行到就近醫院治療。
              四是盡快撤離現場。如情況特殊,無法及時撤離時,進人專業救援人員指定的集體防護設施,或在個人防護的基礎上,進人較密閉的普通房舍。
              應選擇何種防護裝備?公共應常備哪些防護用品、應急救援人員應儲備哪些反恐應急裝備?

               什么是微生物和生物毒素?

                微生物就是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原生動物等,如大腸桿菌、霉菌、流感病毒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微生物。生物毒素是一類產生于或來自活的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的有毒物質,如肉毒毒素、蛇毒毒素、蓖麻毒素等。
              什么是生物戰劑、生物武器和生物戰?
                生物戰劑就是在戰爭中用來傷害人、畜或農作物的致病微生物及生物毒素,舊稱細菌戰劑。生物武器由生物戰劑、運載工具及施放裝置三部分組成。生物戰劑是生物dan藥的裝料;運載工具是將生物dan藥運載到目標區的工具;施放裝置是把生物戰劑分散成有殺傷作用的氣溶膠發生器或昆蟲灑布器,也是把生物戰劑或毒素通過運載工具運送到目標區的容器。
                生物戰就是指應用生物武器完成軍事目的的行動,舊稱細菌戰。
                由于生物戰爭的巨大危害,生物武器的使用受到國際社會的嚴厲反對。197112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討論通過了《禁止發展、生產、儲存細菌(生物)、毒素武器與銷毀此類武器的公約》,該公約于1975326日正式生效,中國于198412月該公約使禁止生物武器和生物戰爭納入國際法律范圍。
              什么是生物恐怖活動?
                生物恐怖活動就是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的生物產物對特定目標實施襲擊的恐怖活動。生物恐怖襲擊的對象主要是人,但也可能針對其他對象,如農作物、家畜等。如1990,1993年,日本奧姆真理教信徒在日本四度釋放炭疽芽胞,由于他們使用的是日本當時用于動物免疫接種的疫苗株,而沒有造成傷亡。19953月該恐怖組織在東京地鐵釋放化學毒劑沙林,同時在東京等至少8個地方散布炭疽桿菌溶膠和肉毒毒素。生物恐怖活動在許多方面類似生物戰爭,但又與生物戰爭有本質區別。自從2001年美國姓炭疽郵件恐怖襲擊事件以來。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生物恐怖己成為人類社會安全和健康的最大威脅。
              生物恐怖主要有哪些危害?
                生物恐怖的影響面廣,危害性大。生物恐怖襲擊不僅嚴重危害目標區域內人們的健康,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而且極易引起大眾心理恐慌,對社會秩序及社會發展造成巨大影響。尤其是對人口集中、信息網絡發達的城市,生物恐怖將致使人員大量傷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大量的社會問題,特別是間接損失可能遠大于直接損失。例如,生物恐怖對環境的影響。生物恐怖所使用的病原體要么是毒素要么就是有生命的生物體,襲擊后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長時問內難以徹底消除。這樣的污染環境就存在著難以防范的潛在威脅,可能成為使用禁區和疫源地,造成長遠的巨大損失。
              哪些場所最有可能成為生物恐怖襲擊的目標?
                生物恐怖的潛在襲擊目標多種多樣,其目的主要是制造盡可能大的危害和破壞,因此人群集聚地、政治敏感地區、重要軍事目標及社會生活的基本保障性目標,如食品生產供應各環節、供水系統、交通系統、醫院、學校等,都是發生生物恐怖襲擊的高危地區。
              什么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2003年肆虐我國等世界上19個國家和地區的SARS(國內又稱非典型性肺炎)事件就是典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生物恐怖襲擊事件在處置程序和現場救治中有許多相似之處。
              發現生物恐怖襲擊的可疑跡象時應該怎么做?
                發現可疑的生物恐怖襲擊跡象時,首先應保持鎮靜,不能因為恐慌影響了正常的行為判斷。其次應迅速通過電話報告所在場所的管理部門和所在地區的政府相關應急處理部門,最直接有效的力、法就是撥打110、119、120等報告異常情況,請求支援,并尋求指導和幫助。再次應做好個人防護,立即離開污染區域,不接觸可疑物品。要盡快實施自我防護,如利用隨身攜帶的物品遮蔽面部尤其是口鼻部位,遮蓋或減少身體裸露部分。對于個人防護而言,專門的防毒面具、口罩、防護服、手套和靴子在一般情況下能夠有效防止通過氣溶膠途徑傳播的生物劑襲擊。在特殊情況下,用高質量的一般制衣布進行覆蓋也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如果懷疑受到污染或感到身體不適,應立即就近去醫院就診或尋求幫助。
              發生生物恐怖襲擊時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作為防護用品?
                發生生物恐怖襲擊時,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用品可以用于防護。例如,漂白劑、酒精、肥皂、雙氧水、消毒液等可用于器具、手等消毒、滅菌;膠布()可用于密封窗戶、通風口等,口罩等可用于遮擋病菌;在特殊情況下,甚至絲襪、毛巾等都可作為口罩、面罩使用,膠水粘貼報紙也可密封庇護場所。在這里,一定要高度重視水的作用。水既是人體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清洗品。利用大量水沖洗手和身體是減少污染、保持潔凈的有效措施。
              在生物恐怖襲擊現場,你該如何參與現場救護?
                首先需要清楚生物恐怖襲擊不同于其他恐怖或災難,大多數病原體具有比較強的傳染性,因此盲目參與現場救護既可能使自己受到傷害,又可能使病原體擴散,加重疫情。在這種情況下,首先應該自救和報警,如果已經發現或懷疑自己受到病原體污染,應該立即尋求專業救援人員幫助處理或到指定區域等候。如果自己沒有受到污染。那么應該在得到專業救援人員的允許后,在采取嚴密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才能參與救護。
              發生生物恐怖襲擊時如何做好集體救護
                根據具體情況迅速選擇對外界環境有一定屏蔽作用的場所,如防空洞、地下室、建筑物等,并封閉裂縫、關閉門窗和通風裝置;

                條件許可時受害者和被污染的人員應該在進人集體防護所前進行消毒,如脫去污染衣物、用水沖洗身體等;

              及時與外界聯系,盡快爭取外界援助;保持鎮靜,互相鼓勵,保持信心,形成有秩序的群體,防止擁擠踐踏。
              發生生物恐怖襲擊時怎樣做好室內防護?
                避免外出,盡快關閉門窗、空調等,用膠帶、膠水等封閉墻壁、門窗縫隙,減少空氣流通;
                保持通訊暢通,盡快與外界聯系,說明情況,了解外界信息,等候救援;
                在不清楚生物恐怖襲擊具體情況時,說量把自來水煮沸后再飲用或使用瓶裝水;
                打開電視機、收音機等,及時了解政府通告和救援情況
              發生生恐怖襲擊時怎樣做好室外防護?
                迅速判斷生物恐怖發生的情況,遠離污染源和可能的污染區,避免乘坐人員密交的集通工具;帶上口罩,或用手絹、毛巾等遮掩口鼻、避免或減少身體裸露;不食用不安全的食物和水;盡快到政府專門的救援地點進行消毒并服從他們的進一步處理(一般情況下,在不能排除可能受到污染的情況下,未經專門救援人員的消毒和允許不要回家);如果感覺身體異常,要立即報告救援部門或告訴他人,爭取及時得到救治。
              家庭如何做好生物恐怖襲擊防御措施?
                重視對生物恐怖防御基礎知識的了解,平時應該閱讀有關傳染病防治和應對生物恐怖襲擊的書籍、報刊,了解應對生物恐怖襲擊的基本知識和防御措施。為了提高家庭應對生物恐怖襲擊的防御能力,家里平時可以儲備夠家人消費一周的食物和生活保障物品,另外,膠帶、手電筒、急救部門等單位的電話平時也應備著。應急物品平時要放置在相對固定的位置,便于尋找。保持通訊暢通,以便及時獲得外部援助。
              發生生物恐怖襲擊時基層政府有哪些基本職責?
                如果確定發生或懷疑發生了生物恐怖襲擊,作為基層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首先應該迅速向上級政府和職能部門上報襲擊情況,尋求支持;同時迅速成立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及相關職能機構,如咨詢、綜合協調、通訊、警戒、消毒、信息、救援、醫療等,具體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立,要求職責明確、協調通暢;根本任務是迅速采取措施防止或減少疫情擴散,消除群眾恐慌心理,防止社會秩序混亂,積極爭取上級支援,盡可能早地減少危害。
              發生生物恐怖襲擊時現場救護處置人員有哪些基本職責?
                發生生物恐怖襲擊后極易引起群眾恐慌.增加了處置困難,極易導致疫情擴大。因此現場救護處置人員既是戰斗員,又是宣傳員。保持沉著冷靜,消除群眾的恐慌;組織有序、果斷處置,減少疫情擴散;根據分工,設立警戒線,明確污染區、緩沖區和安金區,重點進行人員隔離、救治、疏散;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做好自我防護。
              當人員稠密地區受到生物恐怖襲擊時如何做好應急處置和個人自救?
                當人員稠密地區受到生物恐怖襲擊時,應迅速組織人員疏散,如果條件允許,應該有組織地撤離到安全地方,然后接受救援人員對身體污染情況的檢查。在人員密集的建筑物內部發生生物恐怖襲擊時,要迅速打開所有疏散通道,盡快撤離污染區要盡可能利用廣播、工作人員、指示牌等指導人員有序撤離。
                個人自救的基本原則是迅速遮蔽口鼻,盡快離開污染區。在突然遭遇生物恐怖襲擊時,要迅速利用隨身攜帶的手絹、衣物、消毒紙巾等物品遮蔽口鼻,盡量防止或減少呼吸道吸人病原體。同時迅速尋找出口,通過安全通道離開污染區。如果安全通道人流擁擠,要注意安全,防止擠踏。要幫助老、弱、婦、幼先行。如果有救援人員,要遵從他們的指導和要求。從污染區離開的人員要及時向救援人員或機構報告行蹤,接受指導,不要擅自回家或流動到其他地方。
              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平時該如何提高警惕做好預防工作?
                根據學校和幼兒園特點制定應急預案,確保每個工作人員都知道預案內容,落實各部門和人員職責;保持應急儲備物品的良好保存和及時更新;開設反恐怖應急知識教育,增強工作人員反恐怖能力;組織演練,增強現場意識,查找問題并及時解決;抓好食品采購和制作的安全工作。爭取飯菜留樣;加強園區管理。嚴格限制無關人員進出;閉園期間工作人員要密切關注名教室和自由活動場所情況,可疑物品要及時檢查清理,無人房間及時上鎖;有條件的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建議采取園區門口接送制度。
              在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受到生物恐怖襲擊時如何進行應急處置?
                     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的孩子由于年齡小,自救意識和自救能力很差,因此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發生生物恐怖襲擊時在專業救援人員到來前要靠幼兒園工作人員應急處置。迅速啟動應急預案,人員到位,并迅速報告派出所、110等有關部門請求支援和處置;根據具體情況及時組織、帶領孩子盡快進人安全區域或房間,遠離污染源,采取關閉門窗等措施防止病原體擴散在得到相關救援部門的指令后要積極遵從和配合專業救援人員指揮和處置。在危險沒有消除前,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必須關閉。
              在醫院受到生物恐怖襲擊時如何做好應急處理和個人自救?
                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隔離污染源.同時報告有關部門說明情況,盡快取得支援;迅速設立警戒線,禁止病區人員自由走動,關閉病房門窗,防止疫情擴散;加強疏導,安撫恐慌人員,限制人員離開醫院,禁止外面無關人員進人醫院;醫護人員做好自我防護措施,對致病人員實行救治;服從指揮,配合專業救援人員進行后續處置工作。
                病人應該盡快采取自救措施:遠離污染源,同時用口罩等物遮掩口鼻;服從救援人員指揮,末經允許不得擅自離開醫院;如果感覺身體不適,要及時報告醫生尋求處理。如果病人不能行動,要及時報告醫生尋求妥善救援和處置。
              在地鐵受到生物恐怖襲擊時如何做好個人自救?
                地鐵作為一個比較封閉的特殊交通系統,區域狹小、人員密集、流動性大,是恐怖襲擊的高發地區。在乘坐地鐵遭遇生物恐怖襲擊時,及時采取個人自救措施非常重要。首先應該立即用手絹等物遮蔽口鼻,防止或盡量減少吸人病原體;其次應盡快報告家人和救援部門以獲得幫助;再后要遵從地鐵工作人員指揮,迅速離開污染源。非經列車工作人員允許,不要破壞列車玻璃和跳車。如果要離開地鐵系統,須征得救援人員同意。
              地鐵站、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如何做好應對生物恐怖襲擊的應急準備工作?
              地鐵站、機場、火車站是重要的公共場所,一般都有應對多種突發事件的詳細預案,其中包括應對生物恐怖襲擊預案。要選擇適當時機舉行應急演練,鍛煉應急隊伍,加強薄弱環節;要加強站內、車廂和地道內安全巡視,發現可疑物品及時檢查處理;
              保持電梯運轉正常,走道暢通;安裝監控和生物報警系統,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站內要儲備一定量的警戒線、擔架、塑料薄膜、塑料袋、消毒劑及噴灑器械等物品;發現發生恐怖襲擊事件后,立即啟動應急處置預案,同時加強現場指揮和疏導。
              在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發生生物恐怖襲擊時如何做好個人自救?
                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一般場地大,設施內進出口多、通道多,人員密集、流動性大,管理人員多,保安也比較多。因此,在這些地方遭遇生物恐怖襲擊時,應該:盡量保持鎮靜,尋找出口,盡快遠離污染源和污染區;利用隨身攜帶的手絹、毛巾、紙巾等物品遮掩口鼻,盡量減少病原體的吸人;要服從管理人員的指揮;人員在沒有確定是否受到病原體污染的情況下要避免隨意走動,不要到人員密集區域或回家;盡快報告有關救援部門獲得救助。
              在火車、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受到生物恐怖襲擊時如何做好應急處置?
                在火車、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受到生物恐怖襲擊時,工作人員應該:立即停車,疏散人員;報告相關救援部門,盡快尋求救援;建立警戒線,禁止無關人員進出警戒線,盡可能把可能受到污染的人員單獨集中在一個區域,把可能沒有受到污染的人員集中在另外一個區域,兩個區域要盡可能相距遠一些;做好對旅客的解釋說服工作,安定情緒,維持秩序;做好傷病員的緊急處置工作,減輕傷害,防止疫情擴散。
                乘客也應該及時采取個人自救措施以減少或避免恐怖危害,包括:盡快離開污染源,同時用隨身攜帶的手絹、紙巾、衣物等物品遮蔽口鼻;服從工作人員和救援人員管理指揮,及時撤離到安全區域;接受檢疫和消毒,未經救援人員允許不得擅自離開警戒區;報告家人自已面臨的情況。
              在飛機上遭遇生物恐怖襲擊時個人應該如何應對?
                飛機是特殊的空中交通工具。在飛行過程中遭遇生物恐怖襲擊時,乘客應該:遵從機組和空中服務人員指揮,保持鎮靜;盡快利用飛機上每個座位攜帶的氧氣面具或隨身攜帶的毛巾等物品遮蔽口鼻,防止或減少吸人病原體;飛機降落地面后,服從機組人員和地面人員指揮,盡快撤離到指定區域等候進一步處理。
              在商業中心受到生物恐怖襲擊時如何做好個人自救?
                一般來說商業中心是人員密度最大的區域。人員流動的無序、緩慢,貨架貨柜的密集擺放,應急通道的狹小和指示牌不醒目等是我國大型商場的顯著特點。在此環境下如果遭遇生物恐怖襲擊,很容易發生人員擁擠踐踏。商場一般樓層不高,因此面臨這種情況時首要的自救措施是利用隨身攜帶或就近貨柜的手絹、毛巾、衣物等遮蔽口鼻,尋找出口標志,迅速離開污染區。如果攜帶有小孩,要拉著或抱著小孩撤離。非特殊情況不要沖撞玻璃圍墻從高樓跳下。建議穿高跟鞋的女同志脫掉鞋子。到商場外面后要及時尋求救援人員的檢疫和消毒處理,感覺身體不適時要盡快就醫。平時要養成進入商場自覺觀察環境的習慣,熟悉通道,便于緊急時盡快撤離。
              大型辦公樓和商務中心如何做好防御生物恐怖襲擊的應急準備和自救工作?
                大型辦公樓和商務中心也是容易受到恐怖襲擊的目標之一。這些地方一般建筑樓層比較高,封閉性好,大多使用中央空調,人員多,但比較分散。為防御生物恐怖襲擊,應該:制定應急預案并做好物資、人員的落實工作;加強外來人員管理,防止外來人員隨便進出大樓并在樓層隨便走動,對進人樓內人員攜帶的背包、包裹等物品要進行檢查;條件允許時辦公人員要在辦公室儲備必要的個人防護物品,如口罩等;加強中央空調和通風裝置進氣口的安全防護措施。
              個人也應該及時采取自救措施以減少或避免恐怖危害,包括:保持鎮靜,根據該設施的應急預案采取行動;佩戴防護器具:迅速撤離;接受救援人員的指揮和處理,如檢疫等。
              單位收發室和個人收到可疑包裹時如何防止受到生物恐怖襲擊?
                通過郵寄包裹進行生物恐怖襲擊是恐怖分子常用的方法。單位收發室和個人在收到意外或可疑包裹、郵件時,不要立即打開,建議先確定寄件人和寄件事實,然后再打開。寄件人和寄件事實不清楚的,可以作退回處理、報警或交給安全部門處理。
              郵局如何安全處理包裹防止受到生物恐怖襲擊?
                2001年美國炭疽郵件事件是典型的通過郵局發動生物恐怖襲擊的事件。要防御生物恐怖襲擊,郵局應該盡可能通過特殊檢查裝置對收寄的包裹、郵件進行安全檢查。在沒有這類裝置時,要仔細檢查郵寄物品.建議寄件人在郵局工作人員面前進行物品包裝。對于粉末、渾濁液體類物品更要高度重視,嚴格檢查。
              受到生物恐怖襲擊時如何保障安全用水?
                一般情況下利用自來水發動生物恐怖襲擊的可能性比較小,因此可以放心飲用。但是受到生物恐怖襲擊時,水井、池塘等水源可能會受到污染,“Z”好不要使用,但瓶()裝純凈水、冰箱里面的冰塊,甚至在特殊情況下抽水馬桶蓄水槽里面的水和尿液,都是可以利用的。另外,為進一步確保飲用水安全,“Z”好在煮沸5—10分鐘后使用。自來水、河水、池塘水、雨水等如果有可疑漂浮物、異味或異常顏色,則不能使用。
              受到生物恐怖襲擊時如何保障食物安全?
                恐怖分子也比較容易選擇通過食物供應系統發動生物恐怖襲擊。食物為生活必需品,因此在發生生物恐怖襲擊的情況下,要特別重視食物的安全。病原體在食物里保存時間更長,也更容易繁殖和擴散。在沒有解除威脅前,一般情況下“Z”好不要在自由市場購買蔬菜、水果、肉蛋、糧食等,應該在正規超市、商場等購買;盡量購買包裝嚴實、標簽規范的瓶裝、袋裝、筒裝物品,避免購買散裝食物;所有食物盡量煮熟后冉食用,不要生食。
              在旅行途中遭遇生物恐怖襲擊時如何做好個人安全防護?
                出發前要隨身攜帶一些基本的防護用品,如口罩、膠布、手電筒、手套、醫用酒精棉球等;到目的地以后,盡量少到人員密集的場所長時間逗留;旅游期間盡量收看當地電視、廣播,以便盡早獲知異常情況通報;如果已經處在疫區,要盡快獲得當地救援人員的幫助,未經當地救援部門允許不得擅自離開。如果在國外旅游,要經常與國內保持聯系,以便盡早獲知異常情況通報;如果已經處在疫區,要盡快報告中國駐當地大使館或領事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報告當地華人社團,爭取援助。
              如何加強殘障人員應對生物恐怖襲擊的防御能力?
                殘障人員由于有身體障礙,對意外事件的防御和應急能力較常人大大減弱。因此,為減少殘障人員受到生物恐怖襲擊等突發事件的威脅,一般情況下要盡量減少他們到商場、電影院、集會等人員密集公共場所的活動時間;外出時一定要有健康成人陪同,遇到生物恐怖襲擊事件時盡量獲得救援人員的幫助。
              生物恐怖襲擊可以對人體造成巨大傷害,有沒有防治措施
                生物恐怖襲擊使用的工具就是病原體及其有害產物,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與疾病斗爭的歷史,科技在不斷發展,預防和治療病原體對人體傷害的措施也在不斷發展。目前,絕大多數病原體所致疾病已經可以得到有效檢測、鑒定、預防和治療,如疫苗、藥物、診斷試劑等。
              日常生活中應怎樣做以減少生物恐怖襲擊的威脅?
                生物恐怖襲擊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恐慌和混亂,因此恐怖分子選擇的襲擊目標一般都是安全工作相對薄弱、人員比較密集的公共場所和典型的標志性建筑。因此,為減少生物恐怖襲擊威脅,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應該盡量少到人員密集場所,盡量減少在敏感場所的逗留時間。到人員密集區域和重要場所,要盡可能熟悉環境,特別是安全通道和出口。
              什么是化學恐怖活動?
                化學恐怖活動是指恐怖組織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利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進行高危害性、規?;植阑顒拥男袨?。
                化學恐怖活動作為現代恐怖主義的一種高技術化、高智能化的特殊形式,其殺傷力、毀傷程度、危害性與社會影響巨大,是一種突發性的重大化學災害源,對國家安全、人民生命安全、社會穩定、經濟和環境都構成了嚴重威脅。
              化學恐怖活動有哪些類型?
                化學恐怖活動一般按行動程度(威嚇擁有毒物實際襲擊)、預期后果(擾亂破壞人員傷害規?;瘋?/span>)、技術手段(粗放簡單技術高技術)、襲擊對象(個體人員群體人員農作物及牲畜環境)、傷害程度(非致死致死大量傷亡)等歸類。由于難以形成統一的分類,現代化學恐怖的分類一般采用綜合分類法,即按照其實施方式和實際效果,將其分為威嚇型、擁有毒物型和行動型化學恐怖活動。
              現代化學恐怖活動的特點是什么?
                現代化學恐怖活動是僅次于化學戰爭的重大化學災害源,具有突發性、群體性、威脅性等特點。
                突發性:化學恐怖無論在時間、空間、地區上都具有明顯的突發性,多數事件難以預測,防范和救援有很大的難度。
                群體性:化學恐怖常會導致大批人員發生中毒甚至死亡,一般情況下,中毒者可達數十人、數百人,甚至波及數千人。遲發性毒害、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的范圍則更為廣泛。
                威脅性:化學恐怖誘發的后果不僅限于直接的人員中毒與死亡,其經濟、政治、社會影響也不可低估,常會引發社會不安全感,以及引起其他直接、間接的經濟損失,對社會正常運行構成威脅或破壞。
              化學恐怖事件中毒物有哪些使用方式?
                投毒:將化學毒物混合于食物、水源或其他物品中,以期殺傷人員,污染、破壞環境,引起社會恐慌或造成其他危害。
                布灑:通過工具或手工將化學毒物分散到一定區域形成危害。
                爆炸分散:通過爆炸沖擊對化學毒物進行瞬時分散,以擴散化學毒物,形成傷害區。
                破壞有毒化學品相關設施:在化學品研制、生產、儲存、運輸與使用過程中,如果發生人為破壞,將產生嚴重后果。破壞化工設施可造成大面積人員中毒、爆炸、燃燒,誘發次生性化學危害。
                毒物以毒傘、毒針、噴射器、注射器等使用形式進行謀害、暗殺的行為也是較常見的一類針對個體的化學恐怖活動方式。
              哪些目標易受化學恐怖襲擊?
                化學恐怖活動襲擊以人員為其基本目標,更著重于對人員的傷害效果,特別是襲擊群體性人員目標時,恐怖性強,對社會安定破壞性大。因而,群體性人員目標對化學恐怖活動來說,是具有高吸引力和高價值的象征性目標。其他攻擊目標主要有城市重要基礎設施與群眾密集地區、食品與飲水等物流系統、有毒化工產品的生產與運輸設施等。
              化學毒物的中毒途徑有哪些?
                化學毒物的中毒途徑包括呼吸道吸入、皮膚滲透、進入眼內、消化道食入和傷口侵入等。
              化學恐怖襲擊有哪些征兆?
                當化學恐怖事件發生后,很難立即判定是否為化學恐怖襲擊。相反,某些化學事故起初常會被誤認為是化學恐怖襲擊。因此。當不明化學事件發生后,大眾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或其他專門通信網絡了解事件的進展。
                一般情況下,當接觸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后,會在幾分鐘或幾小時內出現非常容易被觀察到的癥狀,應注意觀察周圍環境(包括動物和植物)與人類可能出現的各種異常情況,如出現不同尋常的顏色變化、聞到特殊氣味,以及出現人員和動、植物的突然死亡等現象。有毒有害物質對環境及人員的影響見下表。
              什么是軍用化學毒劑?
                軍用化學毒劑主要指一類用于軍事上的、具有高毒性與特殊理化性質的化學物質,一般符合下列要求:毒性強、作用快、毒效持久,施放后易造成殺傷濃度,能通過多種途徑引起中毒,不易發現.防護和救治困難,容易生產,性質穩定,便于儲存。根據軍用化學毒劑的性質、作用原理及戰術目的,可按不同方法進一步分類。例如,按戰術用途可分為致死性毒劑和非致死性毒劑、持久性毒劑和暫時性毒劑、擾亂性毒劑和牽制性毒劑;按作用快慢可分速效性毒劑和非速效性毒劑;按毒理作用可分為神經性毒劑、糜爛性毒劑、全身中毒性毒劑、窒息性毒劑、失能性毒劑、刺激性毒劑。
              什么是神經性毒劑?
                神經性毒劑是美軍裝備的最主要的軍用毒劑,因其分子結構是以磷為中心,是抑制乙酰膽堿酯酶對神經遞質乙酰膽堿降解的有機磷酸酯類化合物,故又稱有機磷毒劑。按揮發度和主要的中毒途徑.神經性毒劑分兩大數:①G類毒劑,如沙林、梭曼和塔崩,易于揮發,以呼吸道為主要中毒途徑,毒性大、潛伏期短、作用快,嚴重中毒者如不及時搶救可在短時間內死亡;②V類毒劑,如vX,油狀液滴,揮發度小,皮膚吸收為主要中毒途徑,其氣溶膠態也可通過呼吸道中毒,毒性比G類毒劑大。神經性毒劑中毒后癥狀發展迅猛,必須迅速采取有效的現場急救措施:注射神經性毒劑中毒急救針(阿托品和氯磷定);維持呼吸、循環功能;防止繼續中毒,盡快撤離染毒區。
              什么是全身中毒性毒劑?
                全身中毒性毒劑指氰類毒劑。是一類速殺性化學毒劑,作用快、持續時間短。氰類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能大量生產,戰時可直接作為軍用毒劑。
                全身中毒性毒劑是一類破壞人體組織細胞氧化功能、引起組織急性缺氧的毒劑,主要代表物有氫氰酸、氯化氰等。氫氰酸有苦杏仁味,可與水及有機物混溶,戰爭使用狀態為蒸汽狀,主要通過呼吸道吸人中毒。
              什么是糜爛性毒劑?
                糜爛性毒劑又稱起皰劑,是一類直接損傷組織細胞、引起局部炎癥、吸收后能導致全身中毒的化學戰劑。主要代表物有芥子氣、路易氏劑和氮芥,可以液滴狀態對地面及物體表現染毒,或以蒸汽、氣溶膠狀態使空氣染毒。
                糜爛性毒劑可通過皮膚、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種接觸途徑中毒。主要損傷皮膚,出現紅斑、水皰和潰瘍性壞死,對眼、呼吸道也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眼結膜紅腫、失明和肺部黏膜性或偽膜性炎癥,嚴重者出現肺水腫,甚至死亡。
                急救措施如下:清洗染毒皮膚,以25%一氯胺水溶液、5%二氯胺酒精溶液和15漂白粉水溶液(禁用高錳酸鉀消毒)清洗,lO分鐘后以清水沖洗;清洗染毒傷口;沖洗染毒的眼部;O5%氯胺、2%碳酸氫鈉或清水漱口和灌洗鼻、咽部以清理呼吸道;誤食染毒水或食物時,立即引吐及洗胃以清理消化道。路易氏劑中毒可使用效果好抗毒劑二巰基類藥物。
              什么是刺激性毒劑?
                刺激性毒劑刺激眼、上呼吸道,作用迅速而短暫,屬暫時性毒劑??煞譃閮纱箢悾捍邷I劑,主要有西埃斯、苯氯乙酮及辣椒素;噴嚏劑,主要有亞當氏劑。刺激性毒劑對眼和呼吸道的刺激作用具有高度選擇性,引起流淚、打噴嚏,嚴重者皮膚會產生灼痛、紅斑、水腫、水皰和潰瘍,甚至引起死亡。
                對刺激性毒劑中毒可采取以下措施:有上呼吸道刺激癥狀時,吸入抗煙劑;有眼刺激癥狀時,立即用清水或2%碳酸氫鈉容液充分沖洗;皮膚上沾有刺激劑時,先用干布或棉花輕輕擦去,再用肥皂水、凈水、6%碳酸氫鈉溶液或3%碳酸鈉溶液沖洗;誤服刺激劑染毒食物或水時,可催吐、洗胃、口服活性炭粉末吸附刺激劑,而后導瀉;疼痛不能忍受時.可皮下注射嗎啡;離開染毒區后,用大量凈水、2%碳酸氫鈉或3%硼酸溶液洗眼和鼻,然后漱口。 
              什么是窒息性毒劑?
                窒息性毒劑又稱肺刺激性毒齊,是一類損傷呼吸道、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水腫、導致急性缺氧和窒息的化學戰劑。主要有光氣、雙光氣和氯氣。此類毒劑在*壹次世界大戰中曾廣泛使用,但是由于毒性較低逐漸失去軍事價值。由于此類化合物是工業大量生產的化學毒物,故仍是突發性化學毒性災害的重要災害源。
                急性中毒的主要急救措施有:給中毒人員立即帶上防毒面具或濕口罩,并迅速移離毒區,如出現刺激期癥狀,讓其臥床休息,注意保暖、吸氧。觸及眼和皮膚時應立即用水沖洗。
                在潛伏期可及早靜脈注射烏洛托品,但已有肺水腫時禁用。對出現肺水腫的中毒人員,宜早期給予大劑量激素,還應加壓給氧或大流量給氧。保持呼吸道通暢極為重要,可使用消泡劑,并及時吸痰。
              各種化學毒劑是通過什么途徑使人中毒的?
                神經性毒劑是主要通過吸人、皮膚滲透和誤會食而中毒;全身中毒性毒劑和窒息性毒劑主要通過吸入而中毒;糜爛性毒劑主要通過吸入、皮膚滲透和誤食而中毒;失能性毒劑主要通過吸人中毒;刺激性抗暴劑主要通過吸人、皮膚接觸和眼部刺激而中毒。
              什么是氨氣?
                氨氣(NH,)為無色、有強烈刺激性、辛辣、惡臭的有害氣體。氨中毒的臨床表現包括急性吸入性中毒、皮膚灼傷、眼損傷等癥狀,氨氣還能引起過敏性哮喘。急性吸入性輕度中毒傷員常出現流淚、流涕、咳嗽、吞咽困難、頭昏頭痛等表現。重度中毒傷員的暴露皮膚可能出現深二度化學性灼傷,眼瞼、口、鼻咽部及喉頭水腫、黏膜糜爛,可出現潰瘍。
                急救時將傷員移到空氣新鮮處,對呼吸停止者施行人工呼吸。但需注意,傷員若出現肺水腫癥狀,不能做人工呼吸。呼吸困難的情況下應吸氧,用大量的水沖洗沾染部位,但不能沖洗凍傷處,脫掉污染的衣服,迅速給予治療護理。
              有哪些常見的劇毒氰化物?
                氰化物的種類很多,常見的劇毒氰化物有氰化氫(HCN)、氰/i)6~(KCN)、氰化鈉(NaCN)、~(CNCI)、溴化氰(cNBr)、氰氨基化鈣(C~CNNH)等。
                當氰化物急性中毒時,出現劇烈頭痛、神志模糊,甚至昏迷、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感覺和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呼吸深慢、血壓上升或下降、心率緩慢等,常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急救時將患者轉移到空氣新鮮處,脫掉受污染衣服,用清水和05%硫代硫酸鈉沖洗受污染皮膚。經口中毒者可用02%高錳酸鉀、5%硫代硫酸鈉或3%過氧化氫徹底洗胃,保持鎮靜,注意保暖,吸氧及吸入亞硝酸異戊酯。
              什么是硫化氫?
                硫化氫(HS)為無色氣體,有典型臭蛋氣味,別名氫硫酸。硫化氫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是一種強烈的神經毒物,對黏膜也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硫化氫中毒主要表現為局部刺激癥狀,如流淚、眼部灼燒感、疼痛、怕光、結膜充血、劇烈咳嗽、胸部脹悶、惡心嘔吐、頭暈頭痛,如果中毒過重,會出現呼吸困難、顏面青紫、狂躁不安的癥狀,甚至出現抽風、意識模糊、昏迷、全身青紫。
                急救時陜速將中毒人員移離中毒現場,到空氣新鮮、通風良好處,解開衣服、褲帶等,注意保暖。吸人氧氣,對呼吸停止者進行人工呼吸,應用呼吸興奮劑。必要時施行心臟按壓。
                注射抗毒藥物硫代硫酸鈉、維生素C和美藍。對躁動不安、高熱昏迷者,可采用亞冬眠或冬眠療法。眼部損傷者盡快用清水或2%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再用4%硼酸水洗眼,并滴人無菌橄欖油,用醋酸考的松滴眼,防止結膜炎的發生。
              什么是液氯與氯氣?
                氯(Cl)是一種黃綠色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并有窒息性腥臭味。急性中毒首先出現明顯的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癥狀,劇烈的咳嗽、咳痰,咽喉疼痛、發辣,呼吸急促、困難,面色青紫,氣喘。中毒繼續加重,造成肺泡水腫,引起急性肺水腫,全身性衰竭。
                急救時迅速將傷員脫離現場,移至通風良好處,脫下中毒時所著衣服、鞋襪,注意給病人保暖,并讓其安靜休息。為解除病人呼吸困難,可給其吸入2%一3%的溫小蘇打溶液或I%硫酸鈉溶液,可減輕氯氣對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不應采用徒手式的壓胸等人工呼吸方法。眼結膜炎者可用2%碳酸氫鈉溶液或生理鹽水沖洗,涂以消炎眼膏。皮膚灼傷,可用3%氨水或2%碳酸氫鈉溶液沖洗,按燒傷處理。
              什么是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通常指亞硝酸鈉或亞硝酸鉀,分子式為NaNQzKNQ:,俗稱工業用鹽。引起亞硝酸鹽中毒的主要情況有:誤食、污染、熟肉加工不當、進食大量含有亞硝酸鹽較多的蔬菜、食物變質、新腌制的菜類、某些地區的苦井水、不潔鍋盛放的隔夜水、蒸鍋水或暖瓶底剩水含有較多的硝酸鹽或亞硝酸鹽,人飲用可引起中毒。
                中毒的主要特點是出現紫紺現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結膜、面部及全身皮膚青紫。頭暈、頭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煩躁、呼吸困難、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昏迷、驚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亞硝酸鹽極易造成集體中毒事
              件。
                對于亞硝酸鹽急性中毒的患者,應立即給予催吐、洗胃、導瀉處理,以終止接觸和清除體內毒物。如果患者出現嚴重紫紺,則應進行輸血、吸氧治療,并維持水電解質平衡c
                給予解毒藥物美藍和維生素c。出現血壓下降的情況時,可用阿拉明等升壓藥物。
              什么是甲醇?
                甲醇(CH,OH)是無色、高揮發性的液體。甲醇主要作用于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麻醉作用,對視神經和視網膜則有特殊的選擇性。中毒證狀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如頭痛、眩暈、醉酒狀態、表情淡漠及失眠等。嚴重者可出現意識朦朧、譫妄、昏迷等。死亡多由于中樞性呼吸衰竭引起。
                發生甲醇急性中毒時,應立即將患者移離現場,脫去受污染衣服??诜哂?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1%碳酸氫鈉洗胃,硫酸鎂導瀉。清除體內已吸收的甲醇,中毒嚴重者應及早進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減輕中毒癥狀。減少后遺癥。

                乙醇為甲醇中毒的解毒劑,應用乙醇可阻止甲醇氧化,促進甲醇排出??诜掖蓟蛴?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10%葡萄糖液配成5%乙醇溶液,靜脈緩慢滴注。
              什么是氟乙酰胺?
                氟乙酰胺(FCH2cONH2)純品為無臭、無味的白色結晶,揮發性小,為禁用的劇毒鼠藥。
                急性中毒多因誤服或誤食由本品毒死的畜肉所致。中毒后除了出現消化道癥狀外.還出現明顯的神經系統癥狀,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患者有頭痛、頭暈、無力、四肢麻木、易激動、肌肉震顫等表現。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全身陣發性、強直性抽搐,出現心肌損害癥狀,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中毒急救措施如下:
                (1)口服中毒者立即催吐、洗胃及導瀉。皮膚染毒時,立即用清水徹底清洗。
                (2)靜脈補液以促進毒物排泄。
                (3)應用解毒劑。乙二醇乙酸酯,劑量為O1—05毫克/公斤,肌肉注射(成人一般用630毫升),每隔30分鐘重復用藥1次;乙酰胺25克,每68小時肌肉注射1次。
                (4)其他對癥治療。由于在中毒3048小時內,隨時都有出現抽搐的可能,故應給予巴比妥類鎮靜劑。
              什么是生物毒素?
                生物毒素是一大類由生物產生的、對其他生物有毒害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質的總稱,包括動物毒素、植物毒素、海洋生物毒素和微生物毒素等。生物毒素有別于人工合成的有毒化合物,也被稱作天然毒素。生物毒素毒性很高,據統計,生物毒素引起的真菌性中毒、植物中毒、魚貝類中毒等食物性中毒發生率遠高于化學中毒。蛇類及其他動物咬傷是熱帶地域常見的毒害事件。
                利用毒素進行恐怖活動由來已久。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就曾經使用烏頭堿殺害猶太人。作為暗殺武器,蓖麻毒素曾被廣泛用于國際間諜活動,如1978年倫敦發生的有點名氣馬爾可夫毒傘案中,叛逃到英國的保加利亞作家馬爾可夫,就是被保加利亞特工用蘇聯特制的裝有蓖麻毒素的雨傘毒殺。
              什么是蓖麻毒素?
                蓖麻毒素是一類蛋白毒素,存在于大戟科蓖麻屬植物中??梢詮谋吐樽踊蚱溆驮蝎@得。其中蓖麻毒素D的毒性最大,其毒性是有機磷神經毒劑的385倍,70—100微克就足以致命,這也是一些恐怖組織和 JD 分子關注的主要有毒物質。它能抑制蛋白質合成。
                臨床中毒主要表現為普遍性細胞中毒性器官損傷,出現浮腫、出血和壞死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病、腎病及出血性胃腸炎,嚴重者可因呼吸和血管運動中樞麻痹而死亡。無效果好救治手段。
              什么是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是一種生物堿。河豚毒素并非河豚自身產生,而是由海藻與共生菌生成后,通過食物鏈在河豚體內蓄積。河豚毒素能阻斷神經肌內的傳導、感覺、運動。實驗表明,河豚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鈉的1250倍,人經口致死量估算為7微克/公斤。
                對于河豚毒素中毒尚無效果好解毒藥物,一般采用對癥治療:
                (1)盡早救治,采取催吐、洗胃及促排等措施。早期可口服l%硫酸銅100毫升,或給予鹽酸阿樸嗎啡5—6毫克皮下注射催吐。重癥中毒人員配合采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療3—5小時。
                (2)進行人工呼吸或快速氣管插管以維持呼吸功能。
                (3)使用利尿劑甘露醇、激素、維生素C等加速毒素排出。
                (4)使用東莨菪堿或阿托品以緩解癥狀,并可用鮮蜀葵、紫蘇葉、鮮橄欖、鮮蘆根等中藥加強效果。
              發生化學恐怖時應采取的避險措施?
                當發生化學恐怖事件時,應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或減輕傷害。
                (1)迅速作用就近的防護器材。
                (2)注意周圍環境的異常情況,如異色云團、怪味、刺激感、動物活動異常等,提高警惕。
                (3)發現有毒氣體存在時,如處于室內,應立即密閉一切空氣進入口,及時報警,爭取救援。
                (4)發現有毒氣體存在時,如處于或接近毒區,應盡快撤離危險地區。撤離時必須注意風向、地形等條件,一般應向上風方向、較高地形、開闊地域、氣流暢通地點轉移。
              突發化學恐怖時救治原則是什么?
                急救時應按先重后輕的原則。在染毒區主要依靠自救和互救,對重、中度的傷員要有專業醫務人員進行抗毒治療、綜合治療、局部治療和合身治療。對復合傷傷員.應首先處理危及生命的致傷因素,然后再處理其他損傷。
                對中毒者的一般救治原則是:
                (1)及時使用個人防護裝備.及時消毒、迅速脫離染毒區,防止繼續中毒。
                (2)根據不同種類化學毒物中毒的特性.盡快給予相應的效果好解毒劑或抗毒物、特殊排泄劑.
                (3)搶救呼吸困難、驚厥、休克等重度傷員,注意維持呼吸功能和循環功能
                (4)采取對癥瀹療、綜合治療,預防合并癥的出現
              常見效果好解毒劑有哪些?
                特設解毒藥物硅化學中毒很好的急救措施.效果好解毒藥的應用,可以火大提高r}l毒的治愈率。
                突發性化學中毒可采用的重要效果好解蓐藥物有:
                (I)神經性毒劑有機磷殺蟲劑中毒——碘解磷定、氯解磷定、長托寧、阿托品。
                (2)氟乙酸鈉、氟乙酰胺類鼠藥中毒——乙酰胺(解氟靈)。
                (3)路易氏劑中毒——二巰基丙醇(BAL)。
                (4)砷、汞化合物中毒——二巰基丙磺酸鈉及二巰基丁二酸。
                (5)氰化物中毒——亞硝酸鈉、硫代硫酸鈉、4一二甲氨基吡啶(4DMAP)。
                (6)鉛等重金屬中毒——依地酸鈣鈉(EDTA)。
                (7)亞硝酸鈉中毒——亞甲藍(美藍)。  
              發生化學恐怖時如何進行自救互救?
                誤食中毒——催吐、導瀉、洗胃.加快毒劑排泄.防止繼續中毒。
                染毒人員一用清水或皂水沖洗染毒部位,或用酒精棉球擦拭染毒部位。
                及時使用效果好抗毒劑——針對不同毒劑使用相對應的抗毒藥物。急送醫院對癥處理。
              如何對呼吸道進行防護?    ’
                一旦判明遭到化學武器襲擊后。除用防毒面具進行防護外,還可利用浸水、浸堿和包有泥土顆粒的口罩、紗布、毛巾、手帕等自制的簡便器材防護呼吸道。
              如何對皮膚進行防護?
                除可用化學防護服外,還可利用就便器材進行防護。如通過染毒地域時??纱┠退釅A雨靴對腿部進行防護,也可捆扎塑料布、帆布或毯子等用品進行防護;如通過染毒的叢林時,可利用雨衣、油布等用品對全身進行防護。
                橡膠手套、皮手套和棉手套可作為手部皮膚的簡易防護器材使用。但醫用手套、塑料薄膜質地的不能使用。
                雨披、皮衣、防塵服、塑料布、帆布等用品可保護身體;毯子、大衣、被子、雨傘可用來防護全身;帽子、圍巾可用來防護頭部。
              如何對眼睛進行防護?
                    除用防毒面具進行防護外.還可利用自制的簡易防毒眼鏡、防風眼鏡等對眼睛進行防護。用塑料薄膜貼在眼部也有一定的防護作用。
              化學恐怖發生時如何進行清洗?
                化學恐怖襲擊發生后,采用一般清洗措施難以對高毒性化學毒劑造成的皮膚染毒實施急救時,必須對中毒人員立即使用皮膚消毒劑或簡易消毒液,通過自救互救,對染毒的皮膚.眼睛、黏膜及服裝、鞋襪等進行消毒。以后再根據需要,在專門設立的洗消站內進行全身徹底洗消,也可利用浴室或河流進行洗滌,以洗凈體表的毒劑或毒物。重傷應先急救,待病情許可時再進行全身洗消。
              皮膚染毒時如何進行皮膚消毒?
                皮膚染毒后.應立即用紗布或棉花吸去可見的毒液或可疑液滴,并按不同的毒劑、毒物采取對應消毒劑,對皮膚進行消毒。
                對有機磷毒劑和有機磷農藥染毒的皮膚可用2%碳酸鈉水溶液、10%的氨水、10%的三合二水溶液進行消毒。
                如恐怖分子使用V類毒劑或芥子氣而引起皮膚中毒,可用10%的二氯異三聚氰酸鈉水溶液、10%的二氯胺鄰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18%-25%的一氯胺醇水混合溶液進行消毒
                路易氏劑引起的人員皮膚中毒,可用5%的碘酒或二巰基丙醇軟膏、18%一25%的一氯胺醇水混合溶液,進行消毒,對酸性化學毒物引起皮膚中毒,先用清水沖洗,再用2%的碳酸鈉葉:溶液或10%的氨水進行消毒如無上述專門消毒劑,可先用毛巾、棉花等吸去皮膚上的可見,然后辟水沖洗.或剛肥皂、洗衣粉、堿性物質、草木灰等水溶液來洗滌。就地使辟未染毒的泥土擦拭.也能減輕傷害。  
              眼部染毒時如何進行沖洗? 
                (1)迅速脫離接觸化學物質。
                (2)沖洗:發生眼部化學灼傷后,必須盡快用附近的;'q"ltE器或就近取得清水或生理鹽水,分開眼瞼充分沖洗結膜囊;亦可采取浸洗,即將眼浸入水盆葉I。
                (3)去除殘留化學物:在急救時.應立即去除殘留化學物,尤其要仔細檢套結膜穹窿部。石灰粉留下的行灰小粒,可用粘有眼膏的棉簽粘取之,
                (4)化學毒劑染毒時,亦應立即用水沖洗,并可以使用02%的氯胺水溶液或l廳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洗除毒劑。
              對服裝消毒有什么方法?
                主要有割除法、擦拭法、洗滌法、煮沸法和自然消毒法。
              恐怖分子可能通過什么途徑制造核與輻射恐怖事件?
                恐怖分予可能通過下列三種途徑制造核與輻射恐怖事件:
                一是直接將容易擴散的放射性物質散布到環境(空氣、水體等)中或將常規zha藥與放射性物質制成爆炸裝置(zang彈),通過爆炸使放射性物質廣泛散布。 
                 二是從地面或空中對核沒施(如核電站、研究堆等)+或重要核活動(如放射性物質運輸)實施攻擊,使包容在沒施或容器內的放射性物質向環境釋放.
                三是通過非法手段(偷盜或非法交易)獲得核材料用以制造爆炸較低威力的粗糙核武器。
                上述三種途徑中.直接散布放射性物質或使用放射性散布裝置是恐怖分子比較容易實施的途徑。
              公眾在什么情況下應采取隱蔽措施? 
                在有較大量放射性物質向大氣釋放的突發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隱蔽是可能采取的防護措施之一。在此類事件的早期階段,煙羽通過時的吸人劑量往往比外照射劑量要大。大多數建筑物可使在室內的人員吸入劑里降低約~2倍.但往往在幾小時后吸人量迅速減少。隱蔽在室內也可以減少外照射劑量,其效果觀建筑物的類型與結構而定,建筑物越大,效果越明顯。磚墻建筑或大型商業建筑物,可將來自戶外的外照射劑量降低lO倍或更多;但開放型或輕型建設物的防護效果較差。隱蔽一段時間及煙荊通過后,隱蔽體內空氣中的放射性核素濃度會上升,此時要進行通風,以便將空氣中放射性濃度降低到相當于室外空氣較清潔的水平。一般認為隱蔽時間不應超過2天.
              公眾在什么情況下采取撤離措施?
                在有較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向大氣釋放的突發事件后,撤離是早期和中期采取的防護措施之一,它是指人們從其住所、工作或休息的場所緊急地撤走一段時間,以避免或減少由事件引起的短期照射,主要是指由煙弱或高水平沉積放射性物質產生的高劑量照射。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這些住所可以居住又不須長時間消除污染。一般幾大之內會允許撤離者返回自己的住所。由于時間較短和暫時居住,可以在類似學?;蚱渌步ㄖ飪葧鹤?;若撤離時間超過一周,則應安排到更好的一些居住設施內。實施撤離行動因時間緊迫、困難較多、風險較大,易造成混亂,因而采取撤離行動應持慎重態度。
              公眾在什么情況下需要采取個人防護措施?
                當人們開始隱蔽及由污染區撤離時,可使用簡易的個人防護措施,對呼吸道和體表進行防護。用簡易方法(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或使空氣中放射性物質吸人減少約90%。但防護效果的大小與放射性物質的理化狀態、粒子分散度、防護材料特點及防護物(如口罩)周圍的泄漏情況等因素有關。對人員體表的防護可利用各種日常衣具。簡易的個人防護措施一般不會引起傷害?;ㄙM的代價也小。對已受到或可疑受到體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員,需要用水淋浴去除污染,并將受污染的衣具脫下存放起來,以后再進行監測或處理,防止將放射性擴散到未受污染的地區。另外,不要因人員去污染而延誤撤離或避遷。
              公眾怎么判斷自己的房屋和其他財產是否受到放射性污染?
                在疑有或確有核與輻射突發事件發生的初期,政府主管部門應快速組織現場監測和評價.以判斷放射性污染的性質、實際的污染水平及范圍,用以指導后續的應急行動。除Jr現場快速監測外.還會對預計的或已存在的目標(包括房屋、財產等)采用現場采樣及實驗室測量的方法進行放射性監測。
                公眾應與政府主管部門或媒體取得聯系,獲得與自身有關的信息(包括自己房屋和其他財產的放射性污染情況),并按應急響應組織的要求決定應采取的措施。
              在突發事件現場出現伴有外傷的放射性污染傷員時,公眾應如何自救、互救?
                嚴重的核與輻射突發事件,既可發生放射損傷,也可發生各種非放射損傷和放射性復合傷。在應急救護人員到達以前,現場公眾組織及時的自救、互救不僅能使傷員得到及時救治,而且能保證大部分醫療搶救力量優先搶救重傷員,從而提高現場的搶救率。
                對伴有爆炸的核與輻射突發事件現場,可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公眾的自救、互救:扒掘被掩傷員;滅火和使傷員脫防火災區;簡易止血;簡易包扎或遮蓋創面;簡易固定骨折;消除口鼻內泥沙,對昏迷傷員將舌拉出以防窒息;簡易去除污染;護送傷員等。

              如何對“可疑人員進行安全檢查?

              一般以儀器檢查法為主,輔之以人工檢查法進行。其實施步驟如下:
              (1)用金屬安全門進行初檢。在定位檢查外設置一個或若干個金屬安全門,在門前設置1名引導員,負責引導受檢人通過安全門。
              (2)用袖珍金屬探測器復檢。經初檢,金屬安全門沒有報警的受檢人,可初步認定為安全,不一定再復檢;如果金屬安全門報警,則由復檢人員用袖珍金屬探測器復檢。
              (3)搜身檢查。經初檢、復檢仍然不能確認安全的受檢人,應對其進行搜身檢查。搜身時,要重點檢查被檢人的腰部、腋下。如果被檢人是女性還要特別注意其胸部;如果被檢人是肢體殘疾者,還要特別注意檢查殘疾處。


               

              用戶評論
              • 暫時還沒有任何用戶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用戶名: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

              相關產品

              瀏覽歷史

              欧美同性videofreebest,色呦呦人人视频,国产精品拍天天在线,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pre id="tx1tv"></pre>
                        <ruby id="tx1tv"></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