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tx1tv"></pre>
            <ruby id="tx1tv"></ruby>

              核污染及人體表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如何去污?
              賀氏安全 / 2015-02-28

              當人員體表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時,要進行體表去污處理。對體表去污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洗滌劑,不能采用有機溶劑(yi醚、氯仿和三氯乙烯等)和能夠促進皮膚吸收放射性物質的酸堿溶液、角質溶解及熱水等。一般可用軟毛刷涮洗,操作要輕柔,防止損傷皮膚。

              常用的皮膚去污劑有:

              ① EDTA溶液:取10克Na4-EDTA (乙二胺四乙酸四鈉鹽,絡合物),溶于100毫升蒸餾水中。

              ② 高錳酸鉀溶液:取6.5克KmnO4溶于100毫升蒸餾水中。

              ③ 亞硫氫酸鈉溶液:取4.5克亞硫氫酸鈉溶于100毫升蒸餾水中。

              ④ 復合絡合劑:5克Na4-EDTA、5克十二烷基磺酸鈉、35克無水碳酸鈉、5克淀粉和1000毫升蒸餾水混合。

              ⑤ DTPA溶液:取7.5克DTPA(二乙撐三胺五乙酸,絡合物)溶于100毫升蒸餾水中,pH=3。

              ⑥ 5%次氯酸鈉溶液。

              亦可采用EDTA肥皂去污。將此肥皂涂在污染處,稍灑點水,讓其很好的起泡沫后,再用柔軟的刷子涮洗(對指甲縫、皮膚皺折處尤要仔細涮洗),然后用大量清水(溫水更好)沖洗。這樣反復2~3次,每次2~3分鐘。最后用干凈毛巾擦干或自然涼干,用儀器檢查去凈與否。

              如用上述方法不能去凈時,可先試用Na4-EDTA溶液(10%),用軟毛刷或棉簽蘸EDTA溶液涮洗污染處2~3分鐘,然后用清水沖洗。也可以將高錳酸鉀粉沫倒在用水浸濕過的污染皮膚上,或將手直接浸泡在高錳酸鉀溶液中,用軟毛刷涮洗2分鐘,然后用清水沖洗,擦干后再用4.5%亞硫氫酸鈉脫去皮膚表面顏色,最后用肥皂和水重新洗涮。這種去污方法,最多只能重復2~3次,否則會損傷皮膚。

              131I或125I污染時,先用5%硫代硫酸鈉或5%亞硫酸鈉洗滌,再以10%碘化鉀或碘化鈉作為載體幫助去污。被32P污染時,先用5~10%磷酸氫鈉(Na2HPO4)溶液洗滌,再以5%檸檬酸洗滌,效果很好。

              在沒有較有效的去污劑時,也可用普通肥皂,這時清洗的次數可以適當多一些。有時,在普通方法洗滌后用橡皮膏或火棉膠粘貼也有很好的去污效果。一般在污染處貼揭4~5次能將極大部分污染去除掉。

              去污完后,應在涮洗過的皮膚上涂以羊毛脂或其它類似油脂,以保護皮膚,預防龜裂。

              頭發污染時,可用洗發香波,或3%檸檬酸水溶液,或EDTA溶液洗頭。必要時剃去頭發。眼睛污染時,可用洗滌水沖洗。傷口污染有時也會發生,這時應根據情況用橡皮管或繃帶像普通急救一樣先予以止血,再用生理鹽水或3%雙氧水(H2O2)沖洗傷口。

              去除皮膚上的放射性物質時,不僅方法要正確,而且也要及時,在一般方法無效時就應馬上請醫生指導,特別是所受的污染很強時,要作外科切除手術。這須由有經驗的防護人員與醫生共同研究確定。


               

              用戶評論
              • 暫時還沒有任何用戶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用戶名: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

              瀏覽歷史

              欧美同性videofreebest,色呦呦人人视频,国产精品拍天天在线,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pre id="tx1tv"></pre>
                        <ruby id="tx1tv"></ruby>